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创新百强区,南大华兴等3家企业跻身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隆丰电子等9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首批省星级上云企业……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通过系统搭建全流程双创孵化载体、精心构建梯度式企业培育矩阵、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发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活力三大关键举措,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区域创新活力迸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精心育苗,搭建全流程双创孵化体系
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尤其在“种子”到“幼苗”的孵化阶段,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和精心的培育。近年来,亭湖区着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四级“创新创业”孵化体系,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建立了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成效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落实相应载体认定、孵育奖补政策,为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入孵企业“破壳”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区建成27万平方米研发中试基地、50万平方米孵化空间,拥有八戒工场等众创空间、盐城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等孵化器、亭湖数字基地等加速器,以及盐城环保科技城等代表性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孵化面积和在孵企业数量均位居盐城全市前列。
“我们将孵化体系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把孵化器建在特色产业链上,形成产业发展带动、资源整合共享的孵化链条建设模式。”盐城环保科技城科技人才局副局长袁鹰说。
“我们还在逐步建立各级孵化基地预备库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梯队培育库,对入库的孵化基地进行一对一辅导,努力实现优质孵化基地全域覆盖。”亭湖区人社局局长朱东升说。
雁阵齐飞,形成梯度式企业培育矩阵
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持续不断的养分供给。近年来,亭湖区实施创新主体培育“雁阵”计划,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培育库,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和服务,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
“在内培育、向外招引”两条腿走路。亭湖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着力招引“有高科技含量、有高层次人才、有高成长潜力、有社会资本关注”的“四有型”科技创新型企业,鼓励同步建立研发机构、配备科技人员。“今年全区力争新招引或设立科技企业(项目)不少于150家。”亭湖区科技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蔡华说。
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雁阵”在这里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全区已有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省级瞪羚企业19家、市级瞪羚企业13家。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3.6%。
健全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双链“共舞”
亭湖区发挥高校院所、创新平台集聚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贯通体系,创新“首席技术官+成果转化员”队伍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让“实验室”的好技术,在“生产线”上结硕果。
“针对全区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我们按照‘互动互补、各方联动、协同推进’的思路,联动龙头企业建立‘需求库、技术库、项目库’,并组织开展系列产学研对接活动,助力实验室与市场直接对接转化。”亭湖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董德林说。
企业“出题”、科研院所“领题”、成果转化员联合“答题”、最终在生产线上“验题”的创新路径正在亭湖加快形成。数据显示,在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园、青洋智能装备产业园的企业中,近八成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其中星康光电、隆丰电子、鸿石智能生产的高端灯丝、智能线束、精密模组等产品,在各自细分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配资中介,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