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赵应龙)郧阳区聚焦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这一群众关切问题,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通过对田、土、水、路、林、电的综合整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建设目标配资中介,让农户从“看天收成”稳步迈向“稳产增收”。
8月5日,在五峰乡鲍家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鸣作业,工人们顶着烈日紧张有序地铺设灌溉管道、修筑田坎,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五峰乡鲍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新介绍,老百姓以前种地都是肩挑背扛,爬高上低的。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把地面铺平,机耕路通到田边,老百姓以后种地可以实现机械化。
山多地少、田间行路难,是制约鲍家河村农业发展的“紧箍咒”。没有机耕路,不仅农机难以下地,水利设施也跟不上,“靠天吃饭”成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常态。为破解这一困局,郧阳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项目,持续在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00余亩,配套推进田块整治、机耕路修建、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等工程,一举解决了村民“农机下田难、灌溉用水难、田间行路难”的难题。
五峰乡鲍家河村农户张明华说,自从有了路以后,有很大的改善,到地里去很方便,耕地机器能直接到地里去,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地灌修得也很好,你看着芝麻长势多旺,这个工程对老百姓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好处。
在南化塘镇南化村,阡陌纵横、路渠相连、田块规整的沃野良田,宛如一幅精心织就的锦绣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徐徐铺展。而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南化村7组邓兴有介绍,以前地里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地里种的庄稼收了也回不去。现在机耕路修好了,路也不沾泥了,收庄稼也顺利了。
近年来配资中介,郧阳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2019至2023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59万亩,改造提升3.0万亩。2024年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1.1万亩改造提升2.15万亩。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小田变大田、薄田变良田”的转变,田间道路通达率、灌溉保证率、农田宜机率全面提升,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注入了强劲动力。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